“天人合一”的理念讲求人、人所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。这种思想不仅仅为道教独有,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思想之一,渗透于古代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;这种思想不仅仅为道教宫观园林所特有,而是中国古典园林都具有的一般性特征。古典园林“天人合一”思想诸多学者己进行了详尽的论述,道教宫观园林的“天人合一”思想除了与古典园林具有相似的特征外,还具有自身特性。这种“天人合一”的特性主要体现在道教“符号”景观的营造。
道教宫观“符号”景观的“天人合一”思想并不是一个形而上的模糊概念,而是与传统文化的理论相结合的具体概念。与佛教注重单体建筑类型的多样性并以建筑作为宗教符号不同,道教则更倾向于宫观建筑的排列组合,以此形成宗教符号。与道教筑建“符号”相关的传统文化理论主要有阴阳理论、五行理论、《易经》卦象理论。《道德经》第四十二章载老子的宇宙生成论,即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”《易传·系辞上传》第十一章载,“易有太极,是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。”此二处的“一”即指“太极”,“二”和“两仪”即指“阴、阳”。“四象”原指少阳、老阳、少阴、老阴,后广指术数中的“七、九、八、六’,,方位之中“东、南、西、北”,季相之中的“春、夏、秋、冬”,方位神兽的“青龙、朱雀、白虎、玄武”。“四象”生“l}卦”,“八卦”与“五行”相对。文王将伏羲八卦衍生为六十四卦,后孔丘为其作《易传》,卦象理论由此成熟。可见,道教宫观的符号理论一一阴阳理论、五行理论、《易经》卦象理论是递进关系,是宏观、中观到微观的关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