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教与其它宗教所不同的一点是,道教以长生不死、得道成仙为主旨,讲求对当下、现世的修炼和对生命的珍重、延长。人生难得,寿命并不完全由天决定,通过后天虔诚的修炼亦可延寿、成仙。所以道教对修炼场所的环境可谓十分讲究,其对养生的追求和对宫观园林环境的选择、营造,与道教相关理论结合,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道教特色的宫观园林艺术手法。
道教是中国古代最注重人与环境关系的宗教。《道德经》中载,“故道大,天大,地大,人亦大。域中有四大,而人居其一焉。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”在道家的思想中,道、天、地、人是最重要的四元。之所以将“人”也纳入四元之列,是因为“人”可知“道”,故变得重要,可顺“道”而行。而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”则是说明,“人”的活动符合“地”的规律,而“地”的规律符合“天”的规律,“天”符合“道”的规律,“道”则自然而然的存在。“人”活动于“地”,行为需要受到“地”各种条件的约束;“地”的各种资源、条件的生成,则受制于“天”中的各种气象。“天”气象的形成则不外乎“道”。“道”超乎“天、地、人”,包含万物,又在万物之中。“天、地、人”则存乎于万千空间,均需要顺行“道”。
所以在这种思想理念的指引下,道教对“道”的追求可谓至高,得“道”便可成仙。所以在进行宫观园林的建设时,无不存在着对“道”的寻求和顺从。这种对“道”的追求,既体现在对自然规律的探寻,也体现在对道教“符号”的推崇。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,对自然规律的顺应,对符号景观的营造,对神仙信仰的模拟。